下面这张图片里,对话没有加引号,但是对话不应该都加引导吗。
图片放不出来,大概是这样
张三:要不是……
张三的父亲:……
张三的母亲:为什么呢?
是2020北京高考卷满分作文里的,题目是一条信息,大家在网上不知道能不能查到。
图片放不出来,大概是这样
张三:要不是……
张三的父亲:……
张三的母亲:为什么呢?
是2020北京高考卷满分作文里的,题目是一条信息,大家在网上不知道能不能查到。
就是没打引号,但是对话不应该都有引号吗,链接用不了不知道为啥有链接吗?这样描述有点难理解。
这有什么难理解的?难道学校不都是这样教的吗?为什么对话就应该有引号呢?![]()
直接引用某人说的话,显然是应该加引号。4.8 引号
4.8.1 定义
标号的一种,标示语段中直接引用的内容或需要特别指出的成分。
4.8.3 基本用法
4.8.3.1 标示语段中直接引用的内容。
人物之后只有冒号,冒号应该怎么用呢?张三:要不是……
张三的父亲:……
张三的母亲:为什么呢?
示例中,凡是直接引用当事人语言的,都在冒号后加了引号。4.7 冒号
4.7.1 定义
句内点号的一种,表示语段中提示下文或总结上文的停顿。
4.7.3.1 用于总说性或提示性词语(如“说”“例如”“证明”等)之后,表示提示下文。
示例 1:北京紫禁城有四座城门:午门、神武门、东华门和西华门。
示例 2:她高兴地说:“咱们去好好庆祝一下吧!”
示例 3:小王笑着点了点头:“我就是这么想的。”
示例 4:这一事实证明:人能创造环境,环境同样也能创造人。
总而言之,规范的使用方法,应该是有引号的。4.7.3.4 用于书信、讲话稿中称谓语或称呼语之后。
示例 1:广平先生:……
示例 2:同志们、朋友们:……
这有什么难理解的?
示例 2:她高兴地说:“咱们去好好庆祝一下吧!”
示例 3:小王笑着点了点头:“我就是这么想的。”
谢谢啦这有什么难理解的?难道学校不都是这样教的吗?
根据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/T 15834―2011 标点符号用法》
直接引用某人说的话,显然是应该加引号。
而题主给的反例是这样的:
人物之后只有冒号,冒号应该怎么用呢?
示例中,凡是直接引用当事人语言的,都在冒号后加了引号。
如果人称后面只有冒号,没有引号,会变成什么呢?
总而言之,规范的使用方法,应该是有引号的。
但是文艺作品中不乏省略引号的用法,包括戏剧剧本等一些约定俗成的文艺形式,将人物统一排在前面,后面全部是其发言。
由于形式统一,也不影响理解。